Author: --
Size: 长33.2cm;宽2.5cm;高2cm;重50g
Signed and dated: 1925年作
Estimate:
Final Price: RMB 1,300,000
出版
《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》手稿本,无页码,扇骨第120号。
《湖社月刊》上册(天津:天津古籍出版社,据原刊重排编印,天津古籍出版社编,2005),第1-10册,总67页。
《竹刻》(北京:人民美术出版社,王世襄编着,1991),页47。
《刻竹小言》(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金西厓着,王世襄编,2003),页271。
释文
「石头奇似虎当关,破树枯藤绝壑攀。昨夜梦中驰铁马,竟凭画手夺天山。乙丑(1925)新秋吴昌硕大聋。年八十二。偶作。」
「菜花漫地梨花白,携手同为画里人。禁得春寒还小坐,阖闾城下雨如尘。乙丑处暑后一日吴昌硕老缶书西厓刻。即目。」刻铭并款识
「吴昌硕行书扇骨」由书画名家吴昌硕(图1)行书自作诗二首,竹刻名家金西厓(1890〜1979)刻制,着录于手稿本《金西厓刻竹目录》扇骨第120号:「白竹韩式。吴昌硕书行字(又)。乙丑(1925)处暑后一日即七月十七日。阴文(又)。九月十二日刻成。」(注释1)
吴昌硕行书自作诗二首,其一为:「石头奇似虎当关,破树枯藤绝壑攀。昨夜梦中驰铁马,竟凭画手夺天山。」此诗为缶老六十九岁时所作七绝。(注释2)民国十六年(1927)吴昌硕又将这首题画诗题于《汗漫悦心册》其中一页,此册是他逝世前数月间的绝笔之作。此诗奇崛峻峭,磊阿不群,焕发出一股不凡的燕赵勇武豪气,充分表露对金石书画篆刻的自负与自信,堪称老画师对自己一生艺业的归结与总评。(注释3)另一首诗〈欣园汪符生煦同游〉:「菜花漫地梨花白,携手同为画里人。禁得春寒还小坐,阖闾城下雨如尘。」(注释4)汪符生,名煦,字符生,江苏无锡人。归安杨藐翁婿。官浙江知州,历宰黄岩、海宁诸邑。工诗词,书法亦奇兀,尽得迟鸿轩(杨岘,1819〜1896)衣钵。(注释5)汪煦与吴昌硕为同门师兄弟,二人时相酬唱、切磋技艺,这首纪游诗是两人友情与交游之见证。
此诗上款曰:「吴昌硕老缶书西厓刻」说明这件作品是由吴昌硕先于扇骨上落墨后,再由西厓施以竹刻,限于扇骨之狭长窄幅,须以小字书之。而缶老书此二首自作诗之际,已是八十二岁老翁,笔势豪气未减,金石之气贯冲字里行间,跌宕起伏,浑厚遒劲。缶老行书源出王觉斯(王铎,1592〜1652),倾于黄山谷,波磔点画,行草交杂,又深受金石篆刻之影响,偶露隶书笔意,其笔力雄健,力能扛鼎,落笔迅疾,
如风驰电掣,转折方劲果断。此作西厓以刀痕表现墨痕,尤见逼肖传神,锋颖所到,如转折锐角处,更见淋漓尽致。西厓曾论及:「世人每谓刻书易而刻画难,实则刻书难于刻画,何止倍蓰。刻画稍有舛误,尚可修补掩饰。刻书则必须全神贯注,不容有一刀走失也。」(注释6)观乎此作,应知为竹刻家由衷心曲也。
当时吴昌硕已是海上画坛、金石书画一代宗师,为「海内外艺术家望若山斗」,但缶老对金西厓,这位比自己年轻将近46岁的青年竹刻家却极为看重,在艺术上经常予以提点,并多次为西厓的刻件作画、题诗,两人因而成为忘年之交。1923年吴昌硕请好友白龙山人王一亭(1867〜1938)为自己绘像,并请金西厓镌刻于竹臂搁上。白龙山人于画像左上角题赞诗曰:「读书人古狂,炼石天漏补。行行重行行,寻着干净土。」鲜活地画出老画师清风傲骨的生动形象。西厓也曾以自刻扇骨赠予吴昌硕,缶卢则赋〈咏刻竹诗〉一首以谢之,诗曰:「锋藏玄秘思无邪,若获坠简扪流沙。鼎系之腕辟魑魅,道强其骨拘龙蛇。沧海拂尘马在野,古血点素桃飞花。换鹅谁敢执数纸,乞书老妪长咨嗟。」(注释7)对西厓的刻竹绝技可谓是最具形象化的描写与推崇,吴昌硕在款识中还说:「西厓刻竹精妙绝伦,而扇骨奏刀尤见活泼泼地,吾乡蛟门布衣之流亚耶。」(注释8)其称誉备至,由此可见。
1926年,金西厓请吴昌硕为自己的书斋题名,缶老从《荀子‧劝学篇》「锲时舍之,朽木不折。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」中摘句题为:「锲不舍斋」,并题款曰:「西厓仁兄精画刻,业业孜孜,无时或释,神奇工巧,四者兼备。实超于西篁(张希黄)、皎门(韩潮)之上,爰摘荀子语以颜其斋。丙寅初冬安吉吴昌硕老缶年八十有三。」西厓如获至宝,亲为觅银杏木制成横匾,自己刻字,悬于书斋中,将吴老的教诲与鼓励奉为座右铭。(注释9)(图2)
注释1:金西厓,《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》手稿本,无页码,扇骨第120号。
注释2:钱君匋,〈略论吴昌硕〉,《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》第3期(1985),页200-208。
注释3:此《汗漫悦心册》现藏北京中国美术馆,图版参见:中国美术馆编,《中国美术馆藏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作品精选‧吴昌硕》(北京:人民教育出版社,2005)。
注释4:吴昌硕,《缶庐集》,收入: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编,《清代诗文集汇编757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据清光绪十九年安吉吴氏刻本影印,2010),页599。
注释5:杨逸撰,印晓峰点校,《海上墨林》(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9),页121。
注释6:金西厓着,王世襄编,《刻竹小言》(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3),页89。
注释7:此诗名为〈金西厓以自刻扇骨见贻,诗以谢之〉,辑入「《缶庐诗》增辑诗作篇目」,收入:吴昌硕着,《吴昌硕诗集》(桂林:漓江出版社,2012),页299。
注释8:金西厓将此诗刻于臂搁,这件丙寅年刻成的作品着录于:天津古籍出版社编,《湖社月刊》上册(天津:天津古籍出版社,据原刊重排编印,2005),第38册,总623页。另见:金西厓,《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》手稿本,无页码,臂搁第35号。此作曾在癸卯(1963)五月于上海文史馆展览,后赠西泠印社。
注释9:庄恒,〈吴昌硕与竹刻家金西厓〉,收入:王世襄编着,《竹刻》(北京:人民美术出版社,1991),页63-65。
金西厓(1890~1979),名绍坊,字季言,号西厓,以号行。浙江南浔(今湖州)人,久寓上海。曾学土木工程,家学渊源,酷爱艺术,初从长兄金城先生习绘画,后从仲兄金绍堂(号东溪)先生改学竹刻,有出蓝之誉。为近现代竹刻名家中之翘楚。
启功题跋金西厓《刻竹小言》
吴兴金西崖先生,吾友王畅安先生之母舅也,精于刻竹,于五百年来竹人之外,独树一帜。功尝见所刻蛛悬网下一丝,直委其丝,斜断竹皮,初不藉竹丝之势,至其刀痕之细,并不壮于真丝;且两侧着刀,竹皮剔去,一线左右均齐,毫无踦重,此何殊穿杨贯虱之精也。然于浓皴大点又复大刀阔斧,如见湿墨淋漓。此岂寻常雕虫之技所可日月而语者哉。近出夙昔自记刻竹经验,以诏后学者,属畅安为之校订。校订既竣,复精意抄誊,遂成艺林盛事。出以见视,因附书敬佩之私于后。顾末学寡陋于西崖先生进道之技,固莫能赞其万一,谨书覆畅安,谅不讶其尘点也。
一九七六年三月三十日,启功识于西城小乘巷寓舍。